欢闻歌二首·其一
萧衍〔南北朝〕
艳艳金楼女,心如玉池莲。
持底报郎恩,俱期游梵天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居住在华美楼阁、容貌娇艳的女子,内心如同生长在玉池中的莲花一般纯洁无瑕。
用什么来报答情郎的恩情呢,约定一同遨游超脱尘世的梵天之境。
注释
持底:拿什么。《欢闻歌》古辞有“单身如萤火,持底报郎恩”之句。
期:约定。
梵天:佛教采用古印度传统说法,将世俗世界分为三种境界,即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。其中的色界为已离开粗俗而只享受精妙境像的众生所住的境界。色界共有十八重天,其中的初三重天即梵天。也泛指色界诸天。《百喻经·贫人烧粗褐衣喻》:“汝今当信我语,修诸苦行,投岩赴火,舍是身已,当生梵天,长受快乐。”梵,傅刚《校笺
萧衍
梁高祖武皇帝萧衍(464年-549年),字叔达,小字练儿。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(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)人。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。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,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。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,封临湘县侯,官至丹阳尹知事,母张尚柔。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,南齐中兴二年(502年),齐和帝被迫“禅位”于萧衍,南梁建立。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,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。在位颇有政绩,在位晚年爆发“侯景之乱”,都城陷落,被侯景囚禁,死于台城,享年八十六岁,葬于修陵,谥为武帝,庙号高祖。 125篇诗文 27条名句
陈遗至孝
刘义庆〔南北朝〕
陈遗至孝。母喜食铛底焦饭,遗作郡主簿,恒装一囊,每煮食,辄贮收焦饭,归而遗母。后值孙恩掠郡,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。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,未及归家,遂携而从军。与孙恩战,败,军人溃散,遁入山泽,无以为粮,有饥馁而死者。遗独以焦饭得活,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。
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
谢灵运〔南北朝〕
跻险筑幽居,披云卧石门。
苔滑谁能步,葛弱岂可扪。
嫋嫋秋风过,萋萋春草繁。
美人游不还,佳期何由敦。
芳尘凝瑶席,清醑满金罇。
洞庭空波澜,桂枝徒攀翻。
结念属霄汉,孤景莫与谖。
俯濯石下潭,仰看条上猿。
早闻夕飙急,晚见朝日暾。
崖倾光难留,林深响易奔。
感往虑有复,理来情无存。
庶持乘日车,得以慰营魂。
匪为众人说,冀与智者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