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师
白居易〔唐代〕
东宫白庶子,南寺远禅师。
何处遥相见,心无一事时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,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平静许多。
何时才能再次见到禅师呢?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!
注释
东宫:太子所居之宫,也用来代指太子。
白庶子:即白居易,白居易曾在东宫担任庶子(大夫)。
远禅师:指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自远禅师。
简析
《远师》是一首五言绝句。诗的首句点明自己的官职;次句摹写一位远离尘嚣、居于南寺的禅师形象;三句不仅仅是在询问两人在地理上的相见之处,更是在探讨心灵相通的可能性;末句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状态,也是目前还没达到的状态。这首诗意境空灵,富有理趣,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相通、超越时空的向往与追求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 2989篇诗文 1874条名句
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
王维〔唐代〕
绛帻鸡人报晓筹,尚衣方进翠云裘。(报 一作:送)
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
日色才临仙掌动,香烟欲傍衮龙浮。
朝罢须裁五色诏,佩声归向凤池头。
访戴天山道士不遇
李白〔唐代〕
犬吠水声中,桃花带露浓。(露浓 一作:雨浓)
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
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。
无人知所去,愁倚两三松。